“與農為伍”之退化性關節炎治療

“與農為伍”之退化性關節炎治療

退化性關節炎已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在美國,有超過兩千萬的人口受到影響,年齡大於65 歲人,有超過50%的人退化性關節炎。且隨著年齡增加而人數有增多傾向,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2,300萬人口中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佔6%之多,其中有八成以上患者超過50歲以上,且女性多於男性。退化關節炎其症狀主要是關節腫脹、關節腔積水、關節變形、關節疼痛再加上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絕大多數在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及手部活動量較大的關節較容易好發。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好發疾病,患者容易因膝蓋腫脹疼痛而行動受限,雲林縣乃屬傳統農業大縣,絕大多數的家庭或其父執輩終其一生從事農務,門診粗估男性大約十個有八個人有骨關節疾患,而女性求診者(手工或協助收割)大部分在遠端手指指間關節和近端手指指間關節可見嚴重的退化關節病變(形成HEBERDEN結節與BOUCHARD結節)。

台西鄉就有1名五十多歲的張性婦人,由友人帶來求診,求診時發現這名婦人不僅雙膝外觀腫脹且光亮,雙手手指也呈現指節輕度變形現象(如下圖所示),進一步詢問,因長時間在農田工作,膝關節從蹲的下去到現在蹲站困難,平時聽電台買成藥服用,或兒女購買健康食品孝敬,但成效都不佳,近日因外遊時無法使用蹲式馬桶憋尿導致膀胱發炎才知膝痛的嚴重性;筆者將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一一詳細的告知婦人,配合護理人員進行衛教指導後,開始讓她接受中藥和針灸治療,返家時教導簡易居家康復運動,經過幾個療程後,關節疼痛與關節活動情況獲得大幅改善後,現在婦人回診時總是充滿喜樂的心情。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理是緩慢的膝關節之軟骨缺損、硬骨與關節週圍組織產生病變,患者會出現疼痛、關節僵硬、肌肉無力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肢體功能障礙,最終可能需接受手術治療或置換人工關節。現代人追求速成,紛紛以購買保健食品的方式,期望達到健康,更有許多子女為了表達孝心,而按時「進貢」給雙親。但健康本就無法速成,除了規律運動、飲食控制與正常的生活作息外,其他方式都只能歸類為「輔助」,且需謹慎考量。

我們身體有一定的修復能力,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代謝能力降低、復原能力減弱時,當關節的磨損跟不上修復的速度退化性關節炎便隨之而生。我們可以藉由傳統的中藥與針灸來延遲關節炎發生或延緩關節炎的進展,即便是現在有了退化性關節炎,我們也可以加以控制且讓患者回復原本的生活

多數人認為退化性關節炎只能尋求西醫療法,不過現代臨床的試驗研究結果指出,中醫療法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改善也有不錯的效果,國外有研究指出針灸可作為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輔助治療,有效減緩關節疼痛及增進關節活動功能。

中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發炎初期以蒲公英、連翹、豨簽草、白花蛇舌草、倒地蜈蚣、桃仁、紅花等清熱、除濕、消腫、止痛為主,體現中醫「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原理,中期以羌活、獨活、防己、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川牛膝來疏通經絡、袪風化痰、活血化瘀為要,後期則以杜仲、枸杞子、熟地黃、懷山藥、懷牛膝、山茱萸、酒續斷、小茯苓、狗脊等藥來補益肝腎、強健筋骨。對於久病與體瘦且下肢冰冷者配合「龜鹿二仙膠」服用效果更加卓著。
再者,以針灸搭配中藥調理更能提升治療效果,針灸部位除了膝蓋局部穴位之外,還需視患者體質不同,搭配可活血行氣的太衝、合谷、曲池等穴;補益肝腎的太谿穴、崑崙穴;利濕之陰陵泉穴、三陰交穴;補益氣血之足三里穴、合谷穴和三陰交穴等穴位,退化性關節炎的診治,都會區與偏遠鄉鎮退化性關節炎都會是一般中醫門診常見的疾患;都會區主因是運動傷害或爬樓梯,其次為外傷,鄉鎮發病的主因絕大多數是勞損,爬樓梯與運動受傷鮮少見到,足見不同的生活習慣與工作性質都有可能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形成。

國外學者研究發現且歸納出理想的針刺治療應包括
1.一次治療至少4個穴位以上
2.至少十個療程上(6次為1個療程,持續3個月)
3.配合電針刺激優於單純手法刺激
4.強刺激效果較佳
5.氣溫的變化會影響治療結果
6.療效與病人對針刺的期望相關,且英國醫師桌上手冊更認為針灸可作為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替代治療(或輔助療法),並能減緩膝關節疼痛及增進膝關節功能。

關於醫師 | 總院長 郭大維

『辛苦一陣子、受惠一輩子。』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 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