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多燥,是乾眼的高發季節。眼睛紅、癢、有異物感、有燒灼感,甚至覺得看東西模糊,這些都是乾眼的表現。
乾眼最常見的兩種類型是淚液分泌不足型和淚液蒸發過度型。淚液分泌不足型就是說早晨起來的時候,眼睛比較舒服,到下午,用眼一天就感覺眼乾澀。淚液分泌不足型的乾眼通常是覺得眼睛乾澀,通常下午、傍晚症狀會加重。淚液分泌不足導致的眼乾在中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而淚液蒸發過度型的眼乾常見於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電腦和手機,彷彿彼此許諾要天長地久
長時間盯著螢幕不僅讓眼睛疲勞,還容易造成眼睛乾澀、痠痛、易流淚、眼睛模糊,甚至引起頭痛頭漲等情況,很多人會不停地點眼藥水,但效果真的很有限。乾眼者本來就缺乏水分,遇到秋燥季節更是雪上加霜。那麼,諸多乾眼患者該如何度過秋燥難關呢?如果你正為此煩惱,中醫眼周微針療法能幫的上忙喔!
這是一位52歲的建築業高級主管,她經常南北奔波開會、看施工圖、確認建材有時候還得去巡視工地,長期下來,眼睛實在不堪負荷,時常覺得乾澀不適,期間葉黃素魚肝油等保健食品從未間斷、熱敷眼周更是每天睡前的儀式,但症狀卻不見改善,經過同事介紹,接受鍾醫師幾次中醫眼周微針療程後,她的眼睛不僅不再乾澀,甚至連飛蚊症也消失了,這讓眼科醫師都大感驚訝。
那麼,什麼是眼周微針呢?別擔心,這種針灸治療方式其實並不是直接刺入眼睛,而是在眼眶周圍進針,「 針對眼輪匝肌,增加血液灌流,放鬆緊繃的肌肉,達到眼睛水潤(淚液分泌增加)、減少不自主眨眼次數(眼睛乾會頻眨眼)、緩解頭痛的目的,也能撫平周圍的眉間、鼻梁上1/3紋路。」且使用的針比一般針灸針更細,所以痛感很小。
此外,你還可以自己在家輕鬆操作一些簡單的按摩技巧來加強療效。閉上眼睛,雙手大拇指從眉頭沿著眼眶往外側按壓,這樣可以刺激淚腺分泌,緩解眼睛乾澀。下眼眶也同樣從內向外按壓,最後讓眼球內外轉動幾圈,這樣就能有效減少眼睛疲勞。
穴位按摩
1.風池:此穴有清熱發散、清腦安神、聰耳明目、利五官七竅、舒筋通絡之功效,為外感風邪、肝火上炎、肝風上擾所致的頭、腦、眼、耳等疾病的常用穴。
取穴位置:摸後腦時,會摸到頭髮邊緣有一個凹窩,挺大的,很明顯,如果往里一推,就會觸到脖子後面的兩根硬筋,往上面就是枕骨,用大拇指往里一頂,便會摸到風池穴,點按時閉眼效果更佳。
2.曲池:曲池穴適用於陽明內積熱邪所致的眼乾、眼澀、眼痛等頭面目疾患。按揉本穴還可預防調理風陽上擾、氣血上衝引起的高血壓。
取穴位置:將手臂屈肘成直角(形如拱手作揖),肘彎橫紋盡頭處即為此穴。
- 太溪穴:腎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腎同源,按揉太溪穴,可調補腎經氣血,有助於緩解眼乾、眼澀等症狀。取穴位置: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寒露過後飲食起居需要注意,辛辣燒烤少吃,多吃秋梨、香蕉、蘋果、橘子水果,食材方面如百合、山藥、蓮子、蓮藕、蜂蜜、山楂、蘿蔔等當季食材可以多食。這些食物不僅營養豐富,還有養陰潤肺、生津止咳、潤燥化痰、利尿解毒、化瘀補氣的作用。天氣涼爽,還可增加戶外運動,但勿熬夜及過度勞累,勿精神緊張或煩躁,以免心肝火旺,加重燥證。
不過,如果你發現眼睛出現飛蚊增多、閃電光影或黑霧的情況,這可能是視網膜剝離的徵兆,屬於眼科急症,務必盡快就醫。
鍾明君 中醫師
提供雙語門診
肥胖症專科醫師
台灣浮針醫學會 會員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 會員
特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