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寒露至 正是大地最美風景時。

秋意濃,寒露至 正是大地最美風景時。

秋意濃,寒露至

正是大地最美風景時。

寒露染秋色,別有一番秋日美景,走進寒露,便是走進了秋天中的秋天。

「寒露」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5個節氣,也是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

「白露」呢!代表從炎熱到涼爽的過渡節氣,而「寒露」則是從體感涼爽走向寒冷,寒露如玉,夜涼如水,大夥早上出門前多帶一件薄外套吧!

進入寒露節氣大家可以這樣做

1.每天多愛自己一些、多睡1小時:可以舒解秋乏的狀況,因為夜長晝短,可以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難怪孩子早上都說「再睡一下下」,孩子還是比我們還養生

  1. 寒露不露腳,足部要保暖:防止寒從腳底來。近來好多朋友都說很容易鼻子過敏。相關研究表明,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人體抵抗力下降。

其實你可以這樣做:

睡前用熱水泡腳30分鐘,加幾滴精油更好,能改善血液循環之外,更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3.習慣晨間運動的人,寒露應避開霧氣,減少誘發呼吸道過敏疾病;運動最佳選擇是太極拳、瑜伽、皮拉提斯等舒緩的運動為主。

  1. 穴位按摩可升發陽氣、預防感冒,養成習慣可減少深秋好發的感冒與過敏要。出門前用手掌搓熱兩側肺經魚際穴、敲打對側肺經中府穴、魚際穴,可提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防止感冒。

#養脾潤肺的穴位

【中府穴】

是脾肺兩經交會的一個穴,脾和肺合起來的氣叫中氣。經常覺得氣不夠使,喘不上氣來,或者大便時無力、吃一點東西就脹氣,這就是中氣不足了。多揉中府穴,可調和脾肺之氣!

【魚際穴】調理肺氣、清熱瀉火!多按壓魚際穴可以調節腸胃功能 更能調整肺的宣通功能。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燥會傷胃及肺,所以在#寒露 我們該如何養胃和肺呢?

#養脾潤肺的食物

【銀耳】

即白木耳。性平,味甘淡,可滋養脾胃、補益氣血、養顏美容、滋陰潤肺。是滋補聖品,有“延年益壽品”美稱。

延伸料理:冰糖銀耳蓮子湯

適合族群:便秘、高血壓或感冒屬肺熱咳嗽、後期肺燥乾咳、長期胃腸燥熱導致皮膚乾燥、或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

不適合族群: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糖尿病患者須聽醫囑,小心食用哦!

【山藥】

味甘,性平,可安神、降血糖,補腎益精、治療肺虛等,是最滋補的食材之一。能幫助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可維持血管彈性,所含黏液質和皂甘有滋潤效果,能改善久咳、肺虛等癥狀,滋補功效極佳 。

延伸料理:山藥排骨湯

不適合族群:腹脹困擾或大便燥結者不宜多吃

含有雌性激素,食用過量容易導致經痛、經血不止。此外,烹煮時最好不要用鐵器。

 

#寒露 節氣養生

寒露前后,晝夜溫差較大,秋燥明顯。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此時的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1.百棗蓮子白果粥

【材料】百合30g,紅棗18枚,蓮子20g,白果15粒,粳米100g,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紅棗、白果、粳米煮沸後,改用小火至粥稠,加入冰糖稍燉即成。

【功效】養陰潤肺,健脾和胃。

2.寒露銀耳粥

【材料】銀耳30g,雪梨1個,川貝粉10g,冰糖適量。

【做法】將銀耳泡發後用清水沖洗,撕成小朵。鍋中加入少量的清水,銀耳入鍋中,大火煮10分鐘;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大小合適。銀耳煮開後,加入雪梨塊、川貝粉和適量的老冰糖,繼續煮10分鐘即可關火,一碗清甜滋潤的寒露銀耳湯就做好了。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咳。對於咽喉乾癢疼痛、音啞聲嘶等具有輔助調治作用。

#和扶原一起跟著節氣養生

#寒露養生守則是養脾潤肺

#讓中醫走進生活

#讓健康相伴你我

關於醫師 | 總院長 郭大維

『辛苦一陣子、受惠一輩子。』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 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