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冷成一團
小寒大寒,無風自寒
大寒到頂端,日後天漸暖
時間過的像音速小子動作一樣快,一轉眼24節氣快過完一輪了。鄭重歡迎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 「#大寒」登場,冬季即將進入尾聲,此時天寒地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雖然寒冷,但春天已經在悄悄萌生。
大家都為下週過年做各種準備,雖然忙碌但心中卻是喜悅,所以啊!起居要注意不要過於操勞,避免太過急躁而發怒。
大寒仍在“冬三月”里,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要繼續做好養藏之道,避寒就溫,不忘潤燥。
此外,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寒邪侵人,易使人體氣血流行不暢,血脈筋脈拘急。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因此,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此時特別要防寒、暖身、潤燥。
大寒養生要點:
防寒冷 — 注意保暖護血管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突然降低的溫度讓高血壓、血管彈性較差的患者難以適應。也有研究指出當室內室外溫差達攝氏7度以上,就容易誘發氣喘、過敏發作。因此要特別注意背部、頭頸部保暖,運動前也要記得先暖身。
常泡腳 — 睡前熱水泡腳,勝似常吃補藥,「寒從腳底生,冷從腿下來」,足部是許多經絡起點和終點,泡腳有改善循環的功能,對於手腳冰冷、久坐少動的人來說,在睡前用熱水泡腳也能幫助
晚上睡得更好。泡腳時水的高度建議可到小腿,泡完後要記得擦乾、穿上襪子,不要赤足踏地,以免使寒氣從足心湧泉穴侵入。
防燥邪 — 滋陰溫補不上火
飲食從「藏」轉「生」:由於此時已有春的萌芽,進入了由冬轉春的過渡期,飲食也應隨之轉型,由冬季的「收藏」為主,轉變為適當「生發」,為即將到來的春季做準備。此時進補的食物量應有
所減少,可多使用植物性食材取代肉類,例如以香菇、山藥等,並添加一些理氣化痰、促進升發、甘潤降火的食材,如生薑、香菜、白蘿蔔、蓮藕、橘子等。
大寒養生食療 —
白蘿蔔排骨湯
食材:
排骨200克,玉米、白蘿蔔150克、蔥段薑片各20克,香菜少許、鹽適量。
做法:
先將排骨汆燙去血水;白蘿蔔、玉米切塊。將排骨、白蘿蔔、玉米等放入鍋中,倒入水,約淹過食材8分滿。以小火燉煮1小時後加入適量鹽巴、香菜調味後完成。
功效: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大寒時氣候乾冷,人們減少戶外活動、習慣進補,容易造成內熱,可能有口乾舌燥等。
《本草綱目》中記載蘿蔔「下氣、消穀和中、去邪熱氣」,可以生津液、降氣消痰、寬中下氣等,同時也可消積導滯,非常適合在冬天食用。
蓮藕木耳排骨湯
食材:蓮藕250克,黑木耳5朵,排骨200克,枸杞15克、紅棗10顆(去籽)、薑片3-5片。
煮法:
①蓮藕去皮洗淨,黑木耳泡發洗淨。
②排骨切小段洗淨,過沸水除掉血水,與薑片一起入煲,加適量清水燒開,放入黑木耳和蓮藕,轉小火,繼續煲1小時,加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
蓮藕具有清熱潤肺、健脾開胃、固精補髓、安神健腦的功效;排骨具有強健筋骨、補血益氣、滋養脾胃的功效;黑木耳具有補氣養血、潤肺、止血、降壓、抗癌等功效。蓮藕燉排骨是冬季強壯身體的滋補藥膳。
紅糖薑棗茶
材料及作法:
1)將生薑洗淨,去皮,切薄片、紅棗和枸杞洗淨備用
2)鍋中加入1000毫升水,放入生薑片、紅棗、枸杞,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悶煮10分鐘,使材料的味道融入水中
4)依個人愛好加入適量紅糖攪拌至溶解
5)繼續用小火煮5分鐘,關火即可享用
功效: 溫胃祛寒的良方,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補血正氣、燥濕消炎的功效,飲後能促使血管擴張,暖身驅寒,全身有溫熱感。
大寒補腎三穴位
湧泉穴 :
卷足時第2.3趾、足底前1/3凹陷處,為腎經起點,可補益腎氣、增精益髓
照海穴 :
足內踝尖正下方與距骨相接的凹陷處,可養陰滋腎
太谿穴 :
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可暢通氣血、引火歸元
#大寒養生:防燥邪,防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