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五月天跨完年,節氣「任性」的走到了「#小寒」,代表著酷寒將至,農曆年的味兒漸濃。
「小寒」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全年節氣中最冷的節氣,所以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之一說。
天氣預報說2025第一波大陸冷氣團,即將報到!下周一起氣溫將大幅下降,提醒民眾衣物保暖上要多留意。
俗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主收引。因此,小寒養生不但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還要格外注意保護陽氣。
各位朋友,早上出門別忘記多帶件外套或圍巾喔吧!
首先起居做到三件事:
頭足要保暖: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並且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於頭部所以有「風從頸後入」說法,「小寒」更應特別注意頭部和腳部保暖,出門圍條圍巾,晚上睡覺穿個襪子,尤其是小孩、老年人與手腳易冰冷的族群。
運動暖腰背:腰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督脈統督一身之陽氣,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適度運動與曬太陽,可強壯人體之陽氣,使全身氣機調和暢達。
叩齒加泡腳:「#冬應腎」,冬季養生可以多做叩齒和泡腳。叩齒有益腎、養腎之功;「#腎經」起於足部,足心的湧泉穴是下肢重要穴位,冬夜睡前用溫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有助腎中陽氣升發,有益健康。“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生做好驅寒的工作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生」;用中藥湯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桂尖等中藥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
揉耳顧腎氣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冬天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1.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2.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以微微發熱為度。
3.摩耳輪:拇指位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
提供五個重要穴位大家,小寒來時經常做穴位按摩,能保身強體壯,更能抗衰老。
在頭的正中間,兩耳尖連線中點,可常用指腹按摩,百會穴是諸陽之匯,是人體的最高處,可以振奮陽氣。
位於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經常按壓這裡,可以延年益壽,驅散心中的抑鬱之氣,還能排泄毒氣。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1.5寸,每天早晚,用掌心順時針或逆時針按摩搓腹,讓丹田有溫熱舒適的感覺。
#風池穴:是膽經天王級穴位,經常按壓,能使腦部血液充沛,頭腦清晰。促進血液循環,也是臉部和五官的大穴位。更是古人養生大法「鳴天鼓」所按摩的穴區。
位於腳底板人字狀紋路的交叉點。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湧泉穴。刺激湧泉穴能活化內臟、促進血循,增強體力、強精、益氣、提神。
小寒最浪漫的事莫過於煮一鍋藥膳給家人,點滴中藥香中暖身又暖心,小寒節氣飲食重在溫補,重在固腎、養心、排寒濕;食補講究「#溫潤」,補養氣血,抗寒暖腎。進補也要適量,體質偏燥熱,易上火的人要適當食用。
這個節氣可適當吃些溫熱性食材,如:羊肉、牛肉、雞肉、腰子,茴香、韭菜、蔥、生薑、大蒜、桂圓、鱔魚、鯰魚等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或多吃些豆穀乾果食物如刀豆、杏仁、核桃等,可提供身體充足的熱量來禦寒,還能益腎精、補腎氣。
養生藥膳
山藥栗子羊肉湯:
食材:羊肉一斤克、山藥150克、栗子100克、薑、蔥、胡椒、米酒、食鹽適量。
作法: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將蔥洗淨用刀拍破備用;山藥清水浸透,與羊肉、板栗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這道補腎陽,暖脾胃,還能驅走寒濕的藥膳,小寒節氣來吃最對時。
#小寒來溫補,來年壯成虎
關於醫師 | 總院長 郭大維
『辛苦一陣子、受惠一輩子。』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 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