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談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惱人的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頭面、手肘內側、膝蓋後彎處、手足出現皮疹,全身皮膚乾癢等。這種病發作時奇癢無比,而且常在夜間發作,進而影響睡眠品質,造成患者整體生活品質低下。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主因可能是遺傳或環境因素導致細胞免疫功能異常,而西醫會使用抗組織胺劑、類固醇類、抗生素、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等,並且要確認誘發過敏的因素以及避開這些因子。
有別於西醫站在過敏與發炎的角度看這種病,中醫認為人體擁有自癒能力,理想的治病方式是恢復人體正常的功能,而讓身體自己治療疾病。因此透過認識身體呈現不一樣的症狀,了解身體不平衡情形,經過調整後,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我們可以依症狀來分析身體的狀況:

1.若皮膚的症狀有明顯的紅疹,顏色很紅,舌頭的顏色也很紅,抓破皮時主要是流血,透明的組織液滲出不多,這就是身體有熱的徵兆,身體的熱主要是來自過多的血液積在患部,故發病的外觀呈現紅色為主,此外,當身體內有過多的熱時,會顯現出舌苔薄,呈黃色,患者會有煩躁,坐立難安,小便尿量少但尿液顏色深的現象,更甚者可能會便祕,此時需要使用清熱的藥物為處方,把多的熱散掉。

2.若皮膚的症狀沒有那麼紅,可能有水泡,抓破皮後流的組織液多,血不多,那表示皮膚底下積了"濕"(就是身體不用的廢水),身體有"濕",那就表示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了,因為"濕"是脾負責處理的。此時用藥,會選擇一些健脾祛濕的藥物。脾功能失常會使濕積在身上,這類患者的舌苔會很厚,看起來濕濕黏黏,另外濕在身上會讓人覺得身體重,四肢無力,肚子大,大便常常稀溏不成形,這些都是身體有濕的徵兆。
如果第1點與第2點狀況或多或少都有,或是各自穿插著有一點,例如舌苔黃而厚膩,那表示熱和濕都有了,當然,合併使用清熱和去濕的藥,就是對症的治療方式了。

3.若皮膚很乾燥,會脫屑或色素沈澱,這類病人舌頭顏色不紅,也沒什麼舌苔,嘴唇的顏色也偏淡。這正是『血虛』的徵兆。血虛是指血液量不太足夠,造成血液帶的養份優先供給重要器官,使皮膚這邊沒有足夠營養滋潤而產生乾燥脫屑,因為頭髮與血有關,血虛更甚者,即便是小朋友也可能出現髮質枯乾,甚至有零星的頭皮長不出頭髮的情形。這種情形在治療時,要有養血補血的藥物在裡面。

4.如果皮膚的癢症,全身到處跑,發作地方不固定,一下這邊癢,一下那邊癢,有如風在身體走竄,中醫就判定這樣的症狀帶有風的性質,稱為風邪,對應的有驅風的藥物,可以用在治療的藥物組合中。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飲食中要注意,牛奶、乳製品、巧克力、可樂、甜食、海鮮、香菇等都是潛在的過敏原,要儘量避免。可以多帶病人去戶外吹風活動;洗澡時採用與體溫相近的水泡澡,使患者能輕微流汗等,都有助於病情的控制。

有任何皮膚上問題,也歡迎到住家附近中醫診所找專業醫師諮詢,我們都可以協助大家緩解
皮膚的問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