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霜降,大多數的人會以為是霜降牛肉、霜降豬肉的霜降,其實霜降是形容肉品油花分布的比例,節氣一點關係都沒有。是指白色的油脂像是下雪一樣,所以叫「霜降」
言歸正傳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到來。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一葉知霜降,一雨感深秋」,進入霜降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氣溫驟降,同時也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秋燥更加明顯。
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節氣開始天氣由涼轉冷,人體較容易受到寒邪侵犯,霜降前後是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及骨關節疾病復發的高峰期。
以下是五種常見疾病及其中醫治療方式:
感冒與流感:
– 風、寒邪氣侵入,引起的症狀有:頭痛、發熱、咳嗽等。
– 治療:桂枝湯是最常用的治療風寒感冒方劑,用以調整汗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抑制感冒病毒。
關節炎:
– 天氣變冷可能使關節疼痛加劇。
– 治療:獨活寄生湯,此方主要有獨活、桑寄生、川芎等,有活血化瘀、驅風除濕的作用,可以消炎鎮痛,提高免疫功能。
皮膚乾燥:
– 冷風和乾燥的氣候會導致皮膚乾燥粗糙。
– 治療:可用當歸飲子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胃腸不適:
– 寒氣侵襲,胃腸功能較弱則容易腹痛、腹瀉。
– 治療:理中湯,主要有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等,有溫中祛寒,益氣健脾的功效。
哮喘與咳嗽:
– 天氣變化大,氣溫驟降,具過敏體質的患者,呼吸系統較容易受損。
– 治療:小青龍湯消炎,化痰,緩解氣管平滑肌痙攣,促進肺泡血液循環,增強肺的換氣功能。
養生保健方式
進入霜降,入冬也進入了倒計時,氣溫開始驟降,冷空氣頻繁,無論穿衣還是飲食都要為入冬做準備了。
- 養生保健:
保暖:注意增添衣物,特別是保護好頸部和腰、膝部。
適量運動:如太極、氣功、散步等,幫助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清淡、均衡飲食,避免損害腸胃功能。
肌膚加強保濕:早晚清潔後,趁皮膚尚稍有濕度,塗抹乳液鎖住水分。
“一年補透,不如霜降補夠”
”補霜先喝湯,寒來心不慌”
- 食療建議:
冬瓜羊肉湯
羊肉性溫,熱量高,食用後能迅速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幫助身體抵御嚴寒。冬瓜去皮洗淨切塊,冬瓜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清胃降火、消炎、減肥瘦身、美容養顏的作用。
“蓮藕山藥排骨湯”
蓮藕有著“水中人參”的美譽,是秋季當季的好食材,蓮藕有獨特清香,可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深秋季節多乾燥,山藥屬於白色食材,有“溫而補之,補而不燥”的特點,可謂是老少皆宜。霜降很適合來一碗滋陰潤肺的補水湯~排骨蓮藕山藥湯。
銀耳雪梨湯
秋季盛產的雪梨和滋潤爽口的銀耳是“天生一對”,雪梨香甜多汁,銀耳有膠質豐富,燉湯喝可以滋潤補水,在秋燥來臨時一家大小都能喝,也可以加入百合與蓮子共同燉煮。
3.穴位按摩
– #風池穴:位於頸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有祛風、解表,舒緩頭痛的功效。
– #中脘穴:上腹部正中線肚臍上4寸,胸骨下緣與肚臍連線的中點,有舒緩胃腸不適的效果。
– #足三里: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在脛骨前肌中,此穴有鞏固腸胃、增強抵抗力的功效。
霜降過後,即將迎來寒冷的冬季,天氣驟冷,我們應該注意增添衣物,選擇正確的食物補充營養,適量運動以保持身體健康。透過中醫的調理和養生方式,可以更好地度過這個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