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不是有吃就有用!

益生菌不是有吃就有用!

益生菌不是有吃就有用!
為什麼改善不大?
相信大家對益生菌都不陌生吧,現代人壓力大,腸胃時常出毛病,第一個直覺就是想補充益生菌,但要怎麼選、怎麼吃、吃多久才能真正讓好菌陪伴你長長久久呢?今天一次跟大家好好講解囉!


【益生菌是什麼】
根據WHO定義,益生菌是指在攝入一定數量後會生活在腸道中,對人體產生益處的微生物。如果是女性私密處專門的益生菌,則是經由摩擦等方式移行至私密處,並定居在陰道中。


【有實證才夠力】
那市面上這麼多產品,到底要怎麼挑才好呢?最重要的是挑選「對的菌株」來服用,像是經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或者澳洲治療用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簡稱TGA)認證的菌株,才能有確保療效有足夠的實證。

【慎防標示不清】
消委會曾對市面上40款益生菌產品進行抽樣,發現有高達6成都有標示不清的疑慮,而合格的標示需要包含:
①菌種名稱
②菌株名稱
③個別菌株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菌種名稱相同,但菌株不同的話效果就不一樣,因此要特別留意是否有完整標示出以上三點!


【益生元?後生元?】
相信大家在看標示時一定也會發現這兩項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添加物,其實這兩項添加物都是幫助益生菌能夠定居在腸道的好幫手!
⑴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食物」,又稱為益生質或益菌生,常見的有果寡糖、木寡糖、半乳寡糖,其中半乳寡糖還能加成特定益生菌種類的生長
⑵後生元:就像是益生菌的「護衛」,是益生菌發酵過程中的代謝產物,主要是透過促進腸道分泌黏液及促進蠕動來幫助益生菌競爭腸道位置,創造更有利益生菌生長的環境


【菌數多少才夠】
根據消委會建議,菌數通常需達到100億以上才能有足夠殘存餘黨闖過胃酸抵達腸道,並跟腸道原生的壞菌競爭。


【三大劑型比較】
①膠囊:最佳劑型,能夠有膠囊壁抵擋胃酸,活菌通過率也最高
②粉劑:次佳劑型,雖然粉劑吞服較方便,但抵禦胃酸的能力下降,能夠抵達腸道的活菌數量自然較少,而且常常會為了好吃而添加多餘的果汁粉或添加物,對於益生菌的存活並沒有幫助
③錠劑:最不建議的劑型,益生菌最怕高溫,因錠劑製作過程會經過高溫高壓,過程中便會殺死大量活菌,因此數量最少


【多久才見效果】
益生菌要從零開始到形成健康聚落至少需「兩週到一個月」,如果腸道環境差可能要到一個半月以上,那為什麼常常有人說他一吃完就馬上有感去跑廁所呢?這可能是裡面添加了輕瀉劑的緣故,其實合法輕瀉劑的添加能夠幫忙益生菌在腸道中定植,但如果添加過多或腸道不適應產生連續腹瀉,就反而可能導致腸道傷害,適得其反。


【為何吃了沒效】
這邊幫大家整理起幾個常見原因:
①想到才吃:益生菌如剛剛所說需要兩週至一個月,如果斷斷續續沒有連續服用,那就是有吃等於沒吃
②活菌數量:建議大家挑選益生菌能夠挑離製造日期半年內的產品較佳,確保活菌數量與表示相近
③蔬果不足:益生菌進到腸道後就開始要打艱難的戰爭,如果沒有持續補充足量蔬果來提供益生菌養分,自然沒有辦法形成菌落


【服用注意事項】
最後跟大家提醒幾個小細節,以免讓益生菌吃下去失去活性白白浪費掉!
①涼水配服:益生菌最怕熱,因此要避免跟高於40度以上的水一起服用,另外像是咖啡因飲品及汽水、牛奶、果汁也都不適合跟益生菌一起吃
②飲食間隔:如果有剛好服用抗生素或者吃了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建議要間隔兩小時以上再服用益生菌,才能避免益生菌死掉,確保活菌數量!
希望透過這次內容能讓大家能真正認識益生菌,最重要的就是記得要連續服用兩週至一個月以上,以及後續的蔬菜水果要足夠,才能真正讓好菌快快樂樂生活在你的腸道中,喜歡內容的話就快按讚、收藏、分享給你還在為益生菌困擾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