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診間病例故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診間病例故事

「嗨~醫師阿姨,我這週寫功課很快哦!老師給了我5顆愛心,你有沒有覺得我很棒啊?」我微笑問:「那你覺得自己棒不棒呢?」小女孩靦腆地點點頭,給自己比了個讚。
記得大約一年前,爸媽帶著剛升上小學一年級的玲玲來到診間,初次見面,小女孩雙眼掛著鼻過敏造成的黑眼圈,瘦小的身軀駝著背、直打哈欠。
爸媽擔憂地說:「玲玲從小有鼻過敏,容易打噴嚏、揉眼鼻,幼稚園時覺得她較難專注在一件事物上,當時就診耳鼻喉科,醫師說過敏改善,專注狀況也會跟著改善。但,升上小學後,老師時常反應玲玲上課不專心,當老師講課到一半,她已神遊不知哪兒去,功課也常漏寫,要我們帶她到小兒科做評估,醫師診斷有ADHD難專注型傾向,我們該如何幫助她呢?」

認識ADHD
ADHD全名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並不是從字面上解釋「過動兒」即為好動、或是不專心就是ADHD。從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診斷標準,可歸納ADHD孩童在經專業評斷後依其主要表現出明顯狀態分成: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陪伴 ADHD 孩子
經過專業醫療評估後,因低年級的孩子的身心皆還在發展中,表現症狀對其社交、學業表現、日常生活影響較大,治療上多建議是醫師、家長跟老師多方配合跟觀察、心理師復健師,多管齊下並進治療。
中醫針灸像是頭皮針,可刺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減少腦神經異常放電、促進腦部循環等,穴位如:前額的智三針(神庭穴跟左右本神穴)能鎮定安神、減少衝動行為跟情緒,百會穴跟四神聰(在百會穴前後左右各距離1寸處)則能增加腦部灌流量達到提神、提升注意力,也可搭配耳穴,以磁性鋼珠黏貼在耳朵穴位上作按壓刺激。
在0~14歲的孩子,由專業醫師操作小兒推拿作輔助調理,像是清補脾經(在手指大拇指橈側面赤白肉際處,向心方向為補、離心方向為瀉)、小指掌面的腎經可由指間到指根作向心方向輕推,調補腎水,輕揉手上神門穴、內關穴等,「開天門」是由兩眉間向前髮際輕推,可鎮靜安神。
中藥可針對孩子的體質作對證的治療跟調理,像玲玲有過敏性鼻炎的小朋友非常多,調理其過敏體質,同時調整腸胃道平衡,讓元氣跟營養充份吸收,助其長大茁壯。

不給孩子貼標籤,每個皆獨特且棒
爸媽收到老師告知小朋友需改進或是做不好的地方,習慣會先自責跟責備孩子,或擔心憂慮,但又害怕孩子被貼標籤而不敢就診,其實反應出大家普遍對ADHD仍有些錯誤刻板印象。醫療人員除了治療與衛教,也扮演了親子之間的潤滑劑,讓爸媽跟孩子能互相同理。
玲玲每週來調理體質跟針灸,鼻過敏症狀越來越穩定,不會再動不動來個大發作、體力也進步許多、還長高了~媽媽分享:每週去上團體班跟一對一的職能課程,玲玲變得交到許多好朋友、變得活潑開朗。當媽媽的終於放下心中的擔憂石,親子間也變得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