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篇—#大寒 

節氣養生篇—#大寒 

養生防燥邪,防寒冷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

大寒到頂端,日後天漸暖

大寒節氣將在周六(20日)報到,有些行業遇冷則發,越冷越旺,除了服飾、餐飲業之外,就是醫療業,君不見咳嗽感冒的一堆,

一人感冒全家淪陷,

一人中獎全班有獎。

順著節氣來養生,

大寒也不找醫生。

迎來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 「#大寒」,冬季即將進入尾聲,此時天寒地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雖然寒冷,但春天已經在悄悄萌生。大家都為下個月過年做各種準備,雖然忙碌但心中卻是喜悅,所以啊!起居要注意不要過於操勞,避免急躁發怒。此外大寒適逢下一波寒流發威,氣象預報指出最低溫落在下周三至下周四清晨,北宜下探7度、中南部8度、花東10度,禦寒衣物與保暖措施不可少喔。

 

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患是此時的養生要點。

養生要點1:

防寒冷 — 注意保暖護血管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突然降低的溫度讓高血壓、血管彈性較差的患者難以適應。也有研究指出當室內外溫度差異達攝氏7度以上,就容易誘發氣喘、過敏發作。因此要特別注意背部、頭頸部保暖,運動前也要記得先暖身。

養生要點2:

常泡腳 — 睡前熱水泡腳,勝似常吃補藥,「寒從腳底生,冷從腿下來」,足部是許多經絡起點和終點,泡腳有改善循環的功能,對於手腳冰冷、久坐少動的人來說,在睡前用熱水泡腳也能幫助晚上睡得更好。泡腳時水的高度建議可到小腿,泡完後要記得擦乾、穿上襪子,不要赤足踏地,以免使寒氣從足心湧泉穴侵入。

養生要點3:

防燥邪 — 滋陰溫補不上火

飲食從「藏」轉「生」:由於此時已有春的萌芽,進入了由冬轉春的過渡期,飲食也應隨之轉型,由冬季的「收藏」為主,轉變為適當「生發」,為即將到來的春季做準備。此時進補的食物量應有所減少,可多使用植物性食材取代肉類,例如以香菇、山藥等,並添加一些理氣化痰、促進升發、甘潤降火的食材,如生薑、香菜、白蘿蔔、蓮藕、橘子等。

大寒養生食療 — 

白蘿蔔排骨湯

材料:排骨200克,玉米、白蘿蔔150克,蔥段、薑片各20克,香菜少許。鹽適量。

做法:

先將排骨汆燙去血水;白蘿蔔、玉米切塊。將排骨、白蘿蔔、玉米等放入鍋中,倒入水,約淹過食材8分滿。以小火燉煮1小時後加入適量鹽巴、香菜調味後完成。

功效: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大寒時氣候乾冷,人們減少戶外活動、習慣進補,容易造成內熱,可能有口乾舌燥等。

《本草綱目》中記載蘿蔔「下氣、消穀和中、去邪熱氣」,可以生津液、降氣消痰、寬中下氣等,同時也可消積導滯,非常適合在冬天食用。

大寒養生茶飲 

山楂洛神花茶

材料、作法:山楂 20克 、洛神花花萼1-2顆,熱水沖泡

功效: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大寒穴位按摩 — 搓八髎

#八髎穴 位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分別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8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重要穴位,大約位在臀部與後腰際之間。將手心搓熱後,在腰骶部八髎穴處上下揉搓至腰部發熱,可通暢氣血。針對素有痛經、手腳冰冷、泌尿道系統等問題可作為居家保健。

#八髎穴 #扶原中醫 #大寒 #節氣養生 #節氣 #黃譯萱醫師 #保養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