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篇— #立春

節氣養生篇—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中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冬天結束,春天正式到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有著萬物初始,充滿希望的感覺,也因此在詩詞歌賦中往往賦予春天和煦微風,生機蓬勃的意象;然而這與初春時節的氣候型態卻不盡相同,此時最明顯的天氣特徵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冷熱不定的天氣型態。

 

冬春之際,寒冷未去,如果沒有適時的增減衣物,做好防寒措施,人體很容易就遭受風寒的侵襲而產生呼吸道的症狀,如咳嗽、鼻塞、流鼻水等。根據統計,台灣類流感的病例高峰期大約落在立春前後,每年的1月中旬至2月左右。正所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捂指的是冬季的保暖措施不要減去得太快,一般像是脖子、肚腹、四肢還是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對於老人、小孩,或是短髮易受寒的族群,配合洋蔥式穿搭,避免感冒著涼。如果真的不小心在早晚感受到寒意,覺得肩背、手腳發冷,可以搭配一些薑茶或薑湯暖暖身,或是盡快去沖個熱水澡,都可以達到不錯的祛寒功效。

 

🍃立春飲食與養生

大家知道嗎?古人在立春前後有個習俗,叫做「#食春芽」,除了象徵春芽萌發,春意盎然之外,春季的芽苗類食材大多都帶有發散的特性,可以幫助人體發散經歷了過年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之後,累積在體內的濁氣,譬如豆芽、香椿苗、豆苗等食材,也呼應了《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食歲谷以全其真 」,提醒人們食用當令食材的重要,也符合中醫順天應時的養生法則。

 

📖在中醫理論看來,春季是 #肝氣正旺的季節,如果又吃了太多酸味的食物,例如醋、酸梅、檸檬、橘子,很容易造成肝氣生發太過,會有情緒上的不穩定而有易怒、口乾口苦,嚴重還會有耳鳴、頭暈的症狀產生。此外,肝氣太過容易影響脾胃運化功能,適時的補充一些甘味食物,像是山藥、紅棗、黑芝麻、核桃,可以 #緩和肝氣過旺造成的影響。遵循「#減酸增甘養脾氣」飲食原則,春季養生就從疏肝健脾開始!

 

😤年後甩油大作戰

過年長假期間,難免會跟親友聚會,吃得好,動的少,常常到了該收心的時候才發現體重腰圍直線上升!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甩油小撇步,戰勝體脂肪事半功倍!

 

1.年後減重勿過猛,循序漸進可長久!

過年期間多吃少動,總有著過完年後就要一口氣減回來的想法!常常在年後第一次踏進健身房就狂做有氧運動,試圖增加熱量消耗。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一個70公斤重的人游泳半小時消耗的熱量大約300大卡,卻仍無法抵掉一份100公克的巧克力蛋糕產生的熱量。一次大量的運動,非但不能有效減重,反而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得不償失!

 

2.少吃多動減脂肪,計畫飲食不發胖!

網路上常常看到許多五花八門的減重飲食方法,都號稱有減重效果。在最新的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指出,在減重的過程中熱量赤字是必要的。不同的減重飲食方法皆是透過調整熱量攝取以達到減重效果。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必拘泥於某種飲食形式,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飲食喜好、健康及接受程度,和當下的身體狀況設計長久的飲食計畫才是最重要的。

 

3.中醫保健神助攻,痰瘀濕濁自然通!

在中醫的觀點,肥胖常常跟「#痰濕」有關,除了要注意吃進去肚子的食物之外,調整體質也是減重很重要的一環。痰濕體質的人常會有容易疲倦、腹脹滿、頭暈、肢體沉重、大便軟黏的症狀。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搭配一些養生茶飲以及穴位按摩,幫助身體去油解膩,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

 

🍵健脾消食茶飲:

決明子5克、黃耆5克 、黨參5克 、紅棗10枚 、麥芽3-5克、神麴3-5克,用2000c.c.水沸騰後用文火悶煮約30分鐘,作為日常飯後茶飲,健康不卡油!

 

👉🏻穴位按摩保健:

從肚臍的右側約一個拳頭的距離,由右往左繞圈按壓,力道輕柔適中為度。肚臍周圍有許多保健腸胃的穴道,如臍上一寸的 #水分穴,對於腹脹腸鳴,利水消腫有很好的效果;而肚臍左右兩側旁開四寸的 #大橫穴,可以緩解便祕、腸胃悶脹所帶來的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