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篇—#立秋

節氣養生篇—#立秋

日子過的可真快!轉眼之間就立秋了!立秋後,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立秋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意味涼爽的溫度將取代炎熱的天氣型態。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每下過一場秋雨,便會增添幾分涼意,天氣變化將會非常明顯。

而「秋已立,暑難消」這才是真實的體感,夏季熱氣消散和氣溫降低都還需要一些時間,所以常常是早晚寒涼,中午炎熱。如果這個時候不多注意飲食和作息,身體就很容易出現狀況。

立秋注重養肺

「立秋到,防温燥」,台灣的初秋雖然與夏末的氣溫相差不大,但受季風影響,空氣濕度降低,連帶加速水分流失,稱之為「秋燥」。面對燥邪,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皮膚、呼吸道,像是皮膚乾癢、龜裂、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口唇乾燥、支氣管發炎等症容易復發。此外,在中醫的觀點,肺與大腸的運行是密切相關的,肺經受燥邪干擾,也隨之影響大腸的運作功能,進而容易產生便秘的症狀。面對天氣晴朗、少雨乾燥的氣候特性,皮膚、呼吸道的滋潤保濕是最重要的課題,尤其是習慣熬夜,容易上火的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起居作息調養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沈降,起居上我們應做到「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

 

🔍生活飲食調節

根據中醫理論,秋季對應肺臟,容易受燥邪影響,損耗人體津液,使全身皮膚、黏膜呈現缺水的狀態,飲食方面除了以當令的蔬果為主,譬如菱角、蓮藕、白菜、柚子、梨子等,也可以多攝取一些養陰潤燥的食材,像是秋葵、銀耳、山藥、百合等都是對抗秋燥很好的食材!秋天自然界萬物成熟而漸漸收斂,飲食上也盡量少用辛香發散的食物,如生薑、洋蔥、蒜、韭菜、茴香、辣椒等;而過燥的藥膳食補如燒酒雞、羊肉爐、麻油雞等容易化燥上火,加重秋天燥氣對人體的影響。

 

🍵養生食補

1.銀耳紅棗蓮子湯

將1500c.c的水中放入半碗蓮子、30克枸杞子、10枚紅棗(去籽),煮開後轉小火,並加入洗淨的白木耳300克悶煮30分鐘,依照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或是放涼後蜂蜜調味。

 

2.蜂蜜菊花茶

作法:將8-10朵菊花(杭菊)用冷水洗淨後,用過濾袋裝好,放入茶壺中,用沸水沖泡3-5分鐘,放涼後依個人喜好酌加蜂蜜、檸檬調味!

 

  1. 立秋養肺茶

材料:金銀花10克、麥門冬7克、胖大海2顆(打破,布包)、甘草5克、薄荷5克(沸騰後放入)

煮法:將以上藥材用冷水沖淨。加入1000cc水,煮沸,關火後加入薄荷燜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養陰益氣,清咽利喉

用途:咽喉不利、乾咳咯痰。

 

 

💪🏻節氣經絡按摩

「諸氣者,皆屬於肺。」中醫認為肺與氣有關,調節全身氣機流暢,穩定氣的運行。秋燥傷肺,因此加強肺經的穴位按摩也是秋季養生的一大要點。

肺經按摩以手臂為主,沿著前、中三角肌的交接處與手掌魚際的連線按壓,也就是從中府穴至大拇指的魚際穴方向順經按摩。

 

👀秋天明目養生法:

明代養生著作《遵生八箋》中提到,秋天早晨睡醒時閉眼叩齒21下,吞下口水,並將雙手搓熱溫敷雙眼,可常保雙眼明亮,對於眼睛乾澀、模糊等症狀特別有效!

 

精油按摩推薦

5%10ml 甜杏仁油為基底

薰衣草3滴

羅馬洋甘菊3滴

苦橙葉2滴

廣藿香2滴

以溫和的調和油配方按摩肺經循行,薰衣草、羅馬洋甘菊使皮膚保濕度提高,其中苦橙葉讓人心情注入溫暖感,廣藿香則有強大的皮膚修復功能,可以改善秋季皮膚乾燥乾癢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