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篇—#立秋

節氣養生篇—#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意味涼爽的溫度將取代炎熱的天氣型態。「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每下過一場秋雨,便會增添幾分涼意,天氣變化將會非常明顯。

🍁台灣的初秋雖然與夏末的氣溫相差不大,但受季風影響,空氣濕度降低,連帶的也會加速水分流失,稱之為「#秋燥」。面對燥邪,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身上各個部位的表皮、黏膜,造成許多皮膚、呼吸道的症狀,像是皮膚乾癢、龜裂、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口唇乾燥、支氣管發炎等。此外,在中醫的觀點,肺與大腸的運行是密切相關的,肺經受燥邪干擾,連帶也會影響大腸傳導糟粕和吸收津液的功能,進而產生便秘的症狀。面對天氣晴朗、少雨乾燥的氣候特性,皮膚、呼吸道的滋潤保濕是最重要的課題,尤其是習慣熬夜,容易上火的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黃帝內經》也提到了秋季的養生準則:「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秋天應該 #早睡早起,此時人體的精神活動也應該仿照自然界中正再慢慢收斂的陽氣,保持心情寧靜平和而避免不必要的情緒波動。

根據中醫理論,秋季對應肺臟,容易受燥邪影響,損耗人體津液,使全身皮膚、黏膜呈現缺水的狀態,飲食方面除了以當令的蔬果為主,譬如菱角、蓮藕、白菜、柚子、梨子等,也可以✅多攝取一些養陰潤燥的食材,像是秋葵、銀耳、山藥、百合等都是對抗秋燥很好的食材!秋天自然界萬物成熟而漸漸收斂,飲食上也盡量❎少用辛香發散的食物,如生薑、洋蔥、蒜、韭菜、茴香、辣椒等;而過燥的藥膳食補如燒酒雞、羊肉爐、麻油雞等容易化燥上火,加重秋天燥氣對人體的影響。

 

🍴養生食補

1️⃣ 銀耳蓮子湯

將1500c.c的水中放入半碗蓮子、30克枸杞子,煮開後轉小火,並加入洗淨的白木耳300克悶煮30分鐘,依照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或是放涼後蜂蜜調味。

 

2️⃣ 蜂蜜菊花茶

作法:將8-10朵菊花洗淨後以過濾袋裝好,放入茶壺中,用沸水沖泡3-5分鐘,放涼後加入蜂蜜、檸檬調味!

 

👍經絡按摩

《素問·五藏生成篇》:「諸氣者,皆屬於肺。」中醫認為肺與氣有關,調節全身氣機流暢,穩定氣的運行。秋燥傷肺,因此加強肺經的按摩也成了秋季養生的一大要點。#肺經按摩 以手臂為主,大致上沿著前、中三角肌的交接處與手掌魚際的連線按壓。

 

👀秋天明目養生法:

明代養生著作《遵生八箋》中提到,秋天早晨睡醒時閉眼叩齒21下,吞下口水,並將雙手搓熱溫敷雙眼,可常保雙眼明亮,對於眼睛乾澀、模糊等症狀特別有效!

 

🌿精油按摩推薦

5%10ml 甜杏仁油為基底

薰衣草3滴

羅馬洋甘菊3滴

苦橙葉2滴

廣藿香2滴

以溫和的調和油配方按摩肺經循行,薰衣草、羅馬洋甘菊使皮膚保濕度提高,其中苦橙葉讓人心情注入溫暖感,廣藿香則有強大的皮膚修復功能,可以改善秋季皮膚乾燥乾癢等症狀。